书画之乡康平

发布日期:2013-08-04

如东滨江临海,人杰地灵。唐宋以来渔盐渐兴,至明清时期如东商业日趋繁荣,商贾往来频繁,骚人墨客诗酒酬唱,文风兴盛,雅士辈出,老名宿江干、女词人熊琏等驰名江淮。与之相应,掘港的书画家也同为艺海增光添色。当年,吴云(号野渡)、叶永勤(字石芗)等已是大家手笔。诗书画融为一体,乃是掘港艺苑一大特色。 

如东成为名闻遐迩的书画之乡,还需从民间的书画故事说起。 

如东本是移民之地,中原、吴越、淮扬之风俱有,因而民间灶画、壁画、木刻、砖雕等等都有不俗表现,可谓绚丽多姿。民间画家们在灶台、墙壁、床头、橱面上绘刻山水、人物、花草鱼虫,甚至《西游记》、《封神榜》、《八仙过海》等富有故事情节,场面恢宏的历史传说巨幅图画。每至大年前掘港店堂、街头,年画、对联、喜笺、剪纸五彩斑斓,好似民间书画家们的现场竞艺盛会。相传当年民间书画高手中,有的是从苏州而来的桃花坞木板年画的传人,有的则是扬州八怪的诗书画弟子。如东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着代代书画艺人。 

但是,金子埋在沙子里,看到的是泥土,只有把金子淘出来才能看到它的灿烂光辉。1959年,如东来了个“挖金人”,他叫康平。康平是如东栟茶人,他自幼喜爱书画9岁时就能画“观音中堂”。1940年,新四军东进,18岁的康平开始用字画宣传抗日救亡,成为活跃在苏中的文化工作干部。从此,画笔成了他终生的伴侣。1948年,康平任苏北渡江支前政治部《支前画报》主编,为渡江战役做了许多宣传鼓动工作。1955年,他负责筹建省国画院和省美术馆。江苏美术馆成立后,康平被任命为首任馆长。正当他38岁风华正茂、倾心奉献之际,一场“反右倾”斗争使他蒙受了冤屈,被下放到如东县文化馆任馆长。然而,康平没有因挫折而消沉,他在如东这块文化沃土上开始了书画事业的耕耘,泥土里也要挖出“金子”来。

康平首先到农村、工厂、学校进行调研,了解民间的书画基础状况,同时注意发现可以培养的骨干人才。一次,康平听说某乡里有位农民在水利工地画了许多宣传画,他便步行了几十里寻访到这位农民,并与他交了朋友,指导他创作了上千幅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有一次,康平在童店农村走访的路上,发现沿途许多墙壁上绘了壁画,他非常兴奋,一定要寻找到壁画的作者!后来,他终于在副业场找到了这位爱好绘画的养蚕青年吴文灿,就千方百计把吴文灿调到文化馆培训。康平听说有一些下乡的知识青年爱好绘画,他就到乡下去一个个寻找。南通知青沈启鹏被他从玉米地里找到;在农村插队的宋正玉被他从棉花田里找到;回乡知青丛志远在挑粪时被他找到……一个个优秀的艺术新苗被他拉到身边呵护培育。 

在那文艺遭遇灭顶之灾的年代,康平却别出心裁地发扬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作用,创办了“工农兵书画文艺培训班”,调训了一批美术书法人才。这个培训班取得了领导的支持,不仅不收学费,还给参训学员发“误工补贴”。为了加强培训班的师资力量,康平想方设法从宣传、教育部门调来几位年轻老师,其中有当小学数学老师的潘宗和,有当农村中学美术老师的汤继明,有当小学美术老师的尤文绚,还有当广播站播音员的洪祖仁等。他们酷爱美术书法,被调到文化馆工作如鱼得水,既得到了交流学习、汲收乡土营养、增长才艺的机会,又得到培育新人、奉献社会的机会。几位老师此后不仅成为文化馆的中坚骨干,也成了省内外知名的书画家和摄影家。潘宗和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后来接任了康平的馆长和书记职务。洪祖仁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内知名摄影家,汤继明、尤文绚都成为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国画家和书法家。从此,康平也多了几位“挖金”的帮手。 

康平领办培训班十分重视学员深入生活,他常常组织学员到农村去采风。那些灶画、壁画、床画、中堂画……无一不是学员们汲取营养的“母体”。学员们有时在农村、渔村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他们睡地铺,搭锅做饭,与群众打成一片。学员们好像旱苗吸到了甘露,迅速成长起来。那位从玉米地里走出来的沈启鹏在亲历人海大战的围垦后,创作了国画《围海造田》,由江苏省美术出版社出版,围垦的数万民工每人都得到一幅。沈启鹏后来成为一级美术师、南通美协主席,他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还先后担任过南通市人大副主任和南通大学副校长;那位放下粪桶来学画的丛志远成为美国新泽西威廉帕特森大学版画系主任以及南京艺术学院的兼职教授;那位养蚕的吴文灿成为一位出色的农民画家,他的作品还参加了全国画展;那位从棉花地里走出来的宋正玉创作的作品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后来上海南汇教育学院干脆把人挖了去做了教师;掘港南郊有位女青年刘文峰,她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赶十多里路到文化馆听课学画,后来她的作品居然也能参加南通地区美展,并且考取了美术专业学校。人才的“金子”挖出来了,美术作品大放异彩,金光夺目。1973年,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 “全国中国画、连环画美术作品展览”共展出作品80多件,掘港选送的就占了5件。1974年,国家刚恢复美术作品出国参展,掘港就有2件作品被选中。

康平在培养书画人才初见成效后, 1969年至1979年这10年中,就在掘港先后举办少年儿童美术培训班30多期,有14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学习。这些学生成长很快,有的才十几岁,就有作品被选送参加全国美展。这些学生中先后有150多人被各地美术院校录取,其中有14人担任了高校美术老师或出版社编辑。如东现今的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的美术书法骨干教师,绝大多数都曾在美术培训班磨练过。1973年,中央美院恢复招生,首批从全国招收32名学生,如东因群众性书画活动成绩突出而分到一个名额,全县报考人数达到千余人。培训班学员潘金美因兼有美术基础好、工人身份、女篮队长等条件而被录取。中央美术学院“千里挑一‘选金子’”选得十分称心如意。潘金美于中央美院毕业后在中国农业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工作,任至室主任、编审。她亲自编创的科普图书被国家列为“十五”重点图书,多次获得国家优秀图书奖和教育部优秀图书奖,发行量超过千万册。经过培训,从掘港走出去的书画知名人才如:江苏省美术馆、江苏油画雕塑院高级画师、江苏油画研究会副会长方冰山;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副教授吴元奎;留日艺术博士、中国美术大学副教授管怀宾;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潘金玲;中国美协北京国际双年展办公室副主任丁杰;江苏教育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王跃年;南京鼓楼区少年宫高级教师潘坚;高级工艺美术师钱林;南通个簃陈列馆馆长、高级美术师康戎;南师大美术学院动画系副主任吴越;南通大学美术系副主任康卫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设计师冯健男;如东国画院院长丁征峰;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副研究馆员李建淮;县文化馆副馆长蔡虹;高级教师钱庚冬、郭菊华、杨小华等等。其中的潘金玲在掘港美术培训班学习时,14岁就有作品在《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少年时代先后有两幅画参加了全国美展。她在南师大学习毕业任教以后,一度为支持丈夫范扬创建南师大美术学院等工作,少出了画作。近年,范扬调到国家画院工作,她的创作又活跃起来,不但出了几本美术专著,如今画作也盛名在外。

培训班挖出的书法“金子”也不少。掘港书法界国家级会员4位,省级会员30位,市级会员62位,县级会员113位。由现任县书协主席孙德庚领头创办的“掘港镇虫宾山书画研究会”已经兴办了近30年,培养了数百名书法高手。如今不仅青少年学习书法,许多老年人也参加了培训班,遨游墨海寻找乐趣。县书法家协会还特邀中国美术学院的王冬龄教授为他们授课。近几年,老年班每年都能捧出大批字画作品举办展览。刘克勤(已故)老先生自作诗词,自己书写并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在全县传为美谈。出师于早期培训班的书画家潘宗和、尤文绚,书法家孙德庚、张德斌、谢骏、冯宗兵等人,他们自成高手,同时又成了在研究会培训班讲授、“挖金”能手。他们中有的擅长楷书、行书、草书,有的擅长隶书、篆书,有的擅长金石篆刻……潘宗和博采众长,汇入自己的胸襟悟性,形成了行草恣意纵横、气韵生动、笔坚凝炼的“潘体”。张德斌专攻林散之草书,以行草见长,被誉为“林散之再现”。担任县文联主席的谢骏是一位乐器书法皆精的多面手,他与张德斌、冯宗兵等先后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他们每年都有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展览。近十年来,掘港的书法家们有上百件作品参加全国书法大展或国际展览,有上千件作品参加了省、市展览,获取的金、银、铜奖不计其数。掘港真是一个盛产书法人才的“金矿”之地。

如东的书画作品源于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许多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也受到国外友人的厚爱。1990年,以掘港作品为主的如东县书画印章作品展览在泰国首都曼谷隆重举办。泰国克立·巴莫亲王亲自到场与中国驻泰大使李世淳一同为展览剪彩,许多国家政要、商界、文化界名人都到场观摩祝贺。1991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如东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从这以后,来掘港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20086月,美国扬斯顿大学、威廉帕特森大学、斯托克顿大学和罗恪斯特理工学院等大学的师生36人,到掘港观摩民间书画艺术,与掘港的书画家们进行了学术交流。来宾们看到掘港这些“鱼腥味”、“稻花香”的书画作品,又好奇,又赞美,拍了许多照片带回去欣赏。

掘港的书画活动曾经引起了许多媒体的重视,江苏电视台曾来如东拍摄了专题片《黄海之滨盛开美术花》对外播放。《新华日报》、香港《文汇报》、《中国新闻》等曾以12种语言对海内外报道,褒扬如东的书画活动是金子般的事业。

吃水不忘掘井人,出了“金子”不忘开山人。掘港的书画弟子们不忘掘井开山之人。1982年,康平多年的冤屈得以纠正,他留恋故土,没有再回南京,而是担任了南通书画研究院院长。他到南通后,如东掘港许多学生经常去拜访看望他,追求他那高超的艺境和高尚的人格。康平80寿诞,他集毕生精品之作,在掘港举办了“康平书画展”,盛况空前,有数千名弟子、乡亲前来观赏和祝贺。2007年,康平因病辞世,他的许多学生从千里之外赶到南通,悼念这位在书画之乡淘“金”不止的老愚公,奉献社会的领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