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画名家赏析:郑板桥

发布日期:2015-07-31

【生平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音:“谢”),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的画】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板桥擅画兰竹石,体貌书朗,风格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蒋士铨题画兰诗中说:“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这段话,将“书”与“画”在他作品中的关系真是说得透剔极了。

清 郑燮 兰竹图 纸本墨笔 240.3×12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巨石峥嵘突兀,一丛丛兰竹,舒散而出。以枯笔淡墨勾石,浓墨劈兰撇竹,兰叶竹叶偃仰多姿,互为穿插呼应,气韵俨然。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秀劲绝伦。著名词曲家蒋士铨谓:“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此画即为佐证。





《郑板桥作品欣赏》

【郑板桥视频赏析】


【郑板桥作品拍卖价格】
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他们的画风特点概括为“奇”、“狂”、“怪”,格调高迈,市场的认可度很高。作为八怪的领军人物,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更是炙手可热,价格一路飙升。据2011年北京匡时春季专题拍卖会传出消息,一幅郑板桥的《竹石兰蕙图》以4600万元的天价成交。目前郑板桥书画拍卖价格在3000万左右。
《郑板桥作品拍卖价格表》

【扬州八怪之首】

郑板桥“脱却乌纱帽,扯破大红袍”,离开官场,重新开始卖画生活。因此,板桥曾书“歌吹古扬州”横幅,又刻有“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印章。

  这时,扬州书画市场出现了“扬州八怪”这个群体。从康熙末年起,兴化人李鱓第一个在扬州卖画,开拓了扬州书画市场。这个群体师法石涛和尚、八大山人,崇尚自然,与当时“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主体的正统画派风格不同,具有叛逆性,被人称之为“怪”,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另类”。“扬州八怪”画派的画家有若干人,并不只是八人,此处“八”是泛指。同时,扬州一带喜欢把不同于一般称为“八怪”。

  这个群体具有代表性的有兴化李鱓、郑板桥,山东胶州高凤翰,福建上杭华喦,淮阴边寿民,浙江鄞县陈撰,安徽徽州汪士慎,浙江仁和金农,福建宁化黄慎,扬州高翔,安徽怀宁李葂,江宁杨法,通州李方膺,安徽歙县罗聘,江西南昌闵贞共15人,来自东南地区六省。

  郑板桥以进士和原任知县身份在扬州卖画,而且才冠艺坛,自然成为“扬州八怪”的领衔人物。郑板桥彻底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用自己的作品开拓扬州书画市场,既有上层人士看中其进士和原任知县身份,大肆收购,又有普通百姓能够接近他,买到他的画,因而作品数量很多,影响很大。

  “扬州八怪”之所以在扬州形成,除了地理环境、文化氛围、书画市场、富商赞助以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扬州出现了两淮盐运使卢雅雨这位既有实权又注重文化,具有凝聚力和个人人格魅力的人物。实际上,无论古今,一个城市要想以文化引领建设,从而形成文化城市,都必须出现这样的人物。

  卢雅雨在扬州任上,把流寓扬州的众多文人雅士集中在自己身边。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团结在卢雅雨周围的文化人至少有几十人,其中不乏顶级人物,如文化巨匠戴震、惠栋、袁枚、孔尚任,小说家吴敬梓等等。当然,郑板桥自然是卢雅雨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