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书画名家:张择端赏析

发布日期:2015-07-22

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系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优秀风俗画。经过近千年的漫长岁月,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人物生平

张择端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这两件作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现在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艺术成就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 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 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桥梁,树木、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将民众置于主人翁地位,并加以正确地艺术概括,这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是不多见的,就是在现代绘画中也是罕见的。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真迹迷踪

《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临摹本,且大小繁简不同。各地方的公私藏家手中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外国博物馆所藏也有好几卷。据统计,目前国内外公私所藏的《清明上河图》摹本有30幅。

据说《清明上河图》历时十年完成,最早由北宋宫廷收藏,靖康之难后流入民间,历经辗转,后为南宋贾似道所得,元朝时期再度进宫,至正年间又被掉包,流落民间,后来落到宰相严嵩、严世番父子手上,严嵩倒台,图被没收,第三次纳入宫廷。经明代皇室收藏,后来太监冯保偷出,在画上加了题跋,之后真本又不知去向。

二百年后,由清朝湖广总督毕沅收藏,毕沅死后,《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宫,深藏紫禁城内。1925年(又说1911年)溥仪将该画携出故宫,后流落于东北长春一带。1945年,被收入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现藏故宫博物院。

关于目前真迹现存

一种说法是只有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一幅才是真迹(大多数人承认)。

另一种说法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另藏一本,被视为真迹。

权威评价

《清明上河图》全长525厘米,高25.5厘米,对北宋晚期的都市生活作了详尽而生动的描绘,广阔而详尽地展示了当时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和动态,包括经济状况、城乡关系、民俗风情等等。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情况的形象史料。

在构图上,整幅画卷大致可分作三个段落。从宁静清新的城郊到繁华热闹的城内街市,从汴河到汴河两岸,房屋和树木的繁多林立,都描写详尽。仅其中所描写的人物,数起来就有500多个。他们中间,有农民、商人、船夫、手工业者,也有官吏、士子、仕女,还有大胡子道人、行脚僧人,有打拳卖艺的艺人,有走江湖的医生,有看相算命的先生,也有各种各样的摊贩和游手好闲之辈……真是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行行俱备,样样齐全,全景式地反映了宋代开封城的繁华……在众多的纷纷扰扰、熙熙攘攘的人流之间,有人驾车,有人挑担,有人抬轿,有人在同河中激流搏斗,也有人在到处游逛……至于街市上的各种商业、手工业活动,同样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有挂着各种牌号的店铺、作坊,有酒楼、茶馆,也有当铺和各种小商小贩,等等,构成了汴梁城内街市上纷然杂陈的繁荣景象,描绘得有条不紊,入情入理。“虹桥”部分,是一座座落在汴河上的环形大桥。此桥构造十分特别:它没有一根支柱,全部以木条架空造成,像夏天雨过初晴的彩虹,因此被称为“虹桥”。这部分画面的组成以横跨汴河两岸的大桥为中心。在飞桥建筑上,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极富特色。桥上是熙来攘往的行人,桥栏杆两旁有售货的商贩,加上凭栏闲眺的人们,使桥面上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常,表现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在《清明上河图》的整个画幅中,随处可见酒肆茶楼的饮乐者和拉纤者等劳动的场面,形成贫富不均的强烈对比。这种对比的艺术描写手法,表明了作者对生活观察和反映现实的态度。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引入入胜。人物和景色的虚实、疏密、动静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节奏感和韵律感,表现了高低起伏性和动作性。它既有界画工整准确的优点,又有完整统一的特色,充分发挥了半工笔半写意人物画生动活泼的长处。是我国现实主义绘画传统的最优秀代表作。

宋代初年,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汴梁、成都等地成为当时国内贸易中心。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和力量也逐渐壮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真实地反映了市民的生活情况。图中不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而且对当时被看作下层人民的船夫、纤夫、架屋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都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同情,并把他们当作汴河上的主人和促成汴梁繁荣的主要力量,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意义。

在绘画题材方面,《清明上河图》突破了唐以来的人物画主要以宗教活动和贵族生活为题材的范围,开始努力表现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场面。而规模之大,场面之宏,人物之多,描写之细腻、逼真、生动,艺术技巧之高超、纯熟,都是古来仅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以人物为主的风俗画,发展到宋代,已经注意到人物与情境的完善融合,使之水乳交融,开拓出了新的境界,特别是在描写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趣方面,更是冲破了传统题材的局限,这对以后民间年画如《西湖景》、《姑苏万年桥》、《三十六行》等,也是一种启迪。

历史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成为中国风俗画的一个里程碑,值得我们自豪和珍惜。

个人作品: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1号字画网书画专题:http://www.1zihu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