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农民工书法走入北京高校校园书画展 (图)

发布日期:2014-06-04

曹彬在北邮书画展上


  日前,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了一场校园书画展,师生们的作品虽然夺人眼球,但一位来自芜湖的农民工的书法作品却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一位农民工怎么会与书法结缘?他的作品又怎么会登上北邮的书画展呢?

  自幼喜爱书画的泥瓦匠

  这位农民工名叫曹彬,今年49岁。大约一年多前,他在北邮门前摆地摊,正好被一位叫解华东的老师看到了,同样喜爱书法的他看了曹彬的字觉得有点意思,于是就和曹彬聊了起来。这一聊,解华东竟被这位农民工的经历所打动,从那时起,他便有了想帮帮曹彬的念头。

  那么,曹彬身上有何故事会打动一位高校老师呢?这还要从他幼时的经历讲起。1965年,曹彬出生在芜湖市鸠江区汤沟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他便酷爱绘画,并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天赋。八九岁时他就能帮村里的老人画像,十多岁便帮乡村戏院画过戏台布景,每年春节更是家家户户都要找他写春联。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看来颇为有“出息”的孩子,却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美术训练,而且很迟才上学。17岁那年,他就在小学五年级辍学了。辍学后,为了有口饭吃,他跟堂兄学起了瓦匠活。“那时,学瓦匠不仅不要学费,每天还有1.2元的工资,是穷人家孩子首选的职业。”曹彬说。

  学徒工的生活是很艰辛的,晚上在四面通风的废弃厂房里,其他工友在打牌聊天玩得热火朝天,而曹彬这头却异常安静,他总是在自己的床头看书或练习书画。每次辗转工地,行李最多的总是他,他比工友们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家当”,那就是他的字画和笔墨纸砚。22岁那年,曹彬成了家。为了养家糊口,1998年他经人介绍来到北京做装修工。在他的辛苦努力下,家里条件渐渐好转,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顽强精神感动北邮师生

  天有不测风云,长期的重体力劳动,加上经常食不果腹,2000年和妻子一起在北京打工的曹彬被查出患了慢性肾炎。为了治病,他们花光了家里几乎所有的积蓄。无奈,为了省钱曹彬回到老家结合各种土方继续治疗。

  曹彬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了下来,生活的负担全靠妻子一人承担,这个刚有起色的家庭又再次返贫。面对突然的打击,曹彬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反而通过书法找到了另一片天地。回到北京后,不能从事体力活,曹彬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研习书法上。北京喜爱字画的人很多,曹彬就尽量抓住机会虚心向别人学习。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加上良好的天赋,他的书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他的隶书,圆润、遒劲、厚重坚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受到许多书法爱好者的称赞。

  解华东说:“很多高学历的人在北京生存都非常艰难,更别说他们两口子了。他快50岁了,身体又不好,但从没有放弃过生活,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爱好,和别人聊天时也没有一句抱怨,一直是很积极向上的。”

  今年5月底,北邮举办第五届阅读文化书画展,解华东觉得是个很好的机会,既能让曹彬的书画有机会展出,让社会接纳他和鼓励他,又能让学校师生们学习他身上乐观坚强的品质。于是,解华东便找到学校相关负责人沟通,学校很支持他的想法,不仅展出了曹彬的多幅作品,还专门做了宣传展板介绍他的故事。学校图书馆还将永久收藏曹彬的作品,并发收藏证书。“曹彬的经历在同学中反响很大,好多同学都很感动,我还带了自家小孩去看,给他讲了这背后的故事。”解华东表示。

  “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我很感动,也激励我要更加努力。未来,我希望还能在北京举办一场个人书法展,并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曹彬说道。(图片由曹彬提供)


  记者 杨唯伟

    来源:芜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