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黑白和疏密

发布日期:2014-06-14



苏轼:《冬景》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王安石:《北陂   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孙靓:《过枫桥寺示迁老三首》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欹枕犹闻半夜钟。


 □商报记者 王骏 文/摄

  通讯员 张耀先

  书法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的一门艺术。

  有法可依,讲的是古今书法家经过长期的书法实践,已摸索、形成一系列法则。这些法则是为大家共认的,行之有效的。有法可循,即我们可以根据前人长期摸索、探索而形成的理论结晶——字、书法作品及组成字的部件:偏旁、部首、甚至点画;不妨顺藤摸瓜,沿着其构字、构成作品的思路,寻找或探索其重要的方法、法则。法则很多,其中布白布黑、用疏用密,历来为古今书法家所重视,是诸多法则中的又一重要法则。

  3月8日、4月5日,“六十学艺”分别从汉字的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讲解了书法的黑白与疏密。这期,我们从古代书法作品的疏密之妙,继续讲解汉字的书法的黑白和疏密。

  书法家在作品中不是为了布白而布白,布黑而布黑,完全是为了作品内容的需要。布白是为了更好地布黑,是为了突出书法作品的内容。正如蒋和在《书法正宗》中所说:“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也就是说:书法作品的实处是红花,在虚处这绿叶的衬托下,会更艳丽动人。只有在虚处一片云的烘托下,书法作品实处这一轮明月才会更姣洁明丽。

  我们以米芾的书法作品《张季明帖》 为例,继续探讨。

  米芾,字元章,宋代书法家、画家和诗人。米芾书法聚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书法作品有过人之处。其作品中的章法,亦如此。如《张季明帖》。这是一篇短文。讲的是收到草圣张旭字帖时的愉快心情及对字帖的赞扬。此文写于元祐元年。从此帖可以看到米芾是深受晋人书风影响的。尤其“氣力復何如也”六字。使人立即想到王献之的《中秋帖》中的“中秋不復不得”六字。二者无论一笔书的书写方法,还是字的形状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米芾此六字如此神采奕奕,也归功于他章法布白之巧妙。在写到第二行“不审”二字时,不按常规写下去,而是另起一行。下面留下大片空白。使第三行的“氣力復何如也”六字十分突出。六字势如破竹,锐不可挡之势得到充分发挥。其潇洒自如的神态也得到充分展示。如果在“不审”下写三字,第三行开头再写三字,则六字的气势、精气神虽不能说荡然无存,至少也要大打折扣。如果把“氣力復何如也”比作月亮,“不审”二字下大片空白就好比一大片祥云。此处布白就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也就是蒋和所说: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更有甚者:第二行下大片空白及第六行下面的大片空白,此两处大片空白,将中间三行文字烘托得更加夺目。其中“长史世间第一帖也”尤为引人注目。人们到此真想一睹张旭之帖为快。布白处的奇妙效果,不言而喻。

  现代著名文学家、文字学家。书法家胡小石在《书艺略论》中说:“有字处为墨,无字处为白。墨为字,白亦为。书者须知有字之处固要,而无字之处尤要。”作者告诉我们:有墨之处是字,无墨之处也是字。有墨之处固然重要,无墨之处更加重要。请注意,“更加”二字。下面以赵孟頫《违远帖》为例,接着深入探讨此题。

  赵孟頫,字子昂。元代书画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据《元史》记载:“孟頫,篆、籀、分、隶、行、草无不冠绝古今。”其作品的章法,大有推崇之处。如《违远帖》 是一封书信。全文布局合理,疏密有致。布实、布墨处值得称道:布实布墨处是信的内容。顶格处除第一行作者名字外,其余顶格处多是收信人的称谓,对收信人表示了充分的尊重。布虚布白处更值得称道:凡顶格右下方或下方,多是空白之处。给人以站在高山之下抬头仰望之感。突出了“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意。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谦逊和对收信人的恭敬。可见,有墨之处重要,作者小心翼翼地书写;无墨之处同样重要,作者很有心计地留下空白。所以,善于读书的人,不仅要留心读有字布黑之处,更要细心读无字布白之处。